close

 

民族學家的京都導覽:從地理、歷史、居民性格到語言

書籍圖片來源:讀冊http://www.taaze.tw/sing.html?pid=11100711400

 

對於曾經走過的土地其歷史人文,總是分外感興趣。

 

為了第一次去京都的自助旅行,事前做了許多功課,當中最大的收穫,莫過於閱讀這本《民族學家的京都導覽》,尤其回來後再重讀一遍,更是拍案叫絕邊讀邊笑。

 

這位人類學家作者嘴巴也太犀利啦,感覺就是個放冷箭的老頭子。厲害的是,本書原發行於1987年,但現在隔了近30年後閱讀,卻沒有太大的違和感,反而有那種「阿,被你說中了!」「沒錯!就是這樣!」的認同,對他的真知灼見深感佩服。

 

  作者有明顯的京都本位,對於京都文化的描述如同射箭命中紅心般的中肯又帶著自豪,透徹京都文化之餘,對於挖苦東京和大阪可是不餘遺力,如這句「火災跟吵架是江戶人的熱鬧本事,但京都人可不同。」p45,京都曾有西京的稱名但作者很不屑:「所謂的「西」,當然是相對於東京的「東」,把京都與東京相提並論,這一點就挑起了京都市民的神經。在「誰想被跟東京百在一起呀!」的強烈反感下,刻意避開了「西京」,改以「京都」自稱。京都人的自尊心就是這麼高。老是覺得自己比他人高一等。還曾一度摒除了「西京」這個廉價的名字」P97

 

至高無上的京都本位!

 

  以前曾聽人說,到了京都人家裡作客,到了晚餐時間,若對方主人客氣的說留下來用餐並打電話叫壽司外送,可不能暗爽在心裏,因為那背後意思是「你這鄉巴佬沒看到我們家裡沒米要打電話叫外送,還賴在這裡白吃白喝怎麼不趕快走呢?」這個觀念,看了這本書後更加深京都人客氣又不好相處的印象了。作者提到賣上等和菓子老字號的「潛規則」:「這些店重規矩,買東西時要是說『給我一份』可是要挨罵的,最好客客氣氣地說『如果有多的粽子,能不能分我一個?』這話裡的意思是說一般老百姓是撿人家獻給御所後剩下的點心。這種習氣一直維持到了大正時代。p62依現在「消費者至上」的風氣,對於這種卑微客氣的請求說法,真的是不可思議。

 

  讀著讀著,真有種正統天龍人的感覺,是很多規矩不會理人算是好的天龍人

 

「京都人所有的人際往來全都是外交。……。在京都講話,不管是甚麼事情,一定要婉轉再婉轉。直率而坦然的表現只會被人貶低為粗魯沒教養而已。任何事情從口中說出來前一定要先包好層層糖衣,委婉而輕柔地講、拐彎而抹角地講。京都人直覺敏銳,你拐再多彎,對方還是聽得懂。」P171

 

其他地方的人會把人際關係分為善意與惡意,但京都人反而覺得這種區分法會破壞人際關係。京都人從長遠的歷史裡,早就知道了權勢的易變,因此不會把人非黑即白分成善意與惡意、朋友與敵人,這也是京都人從歷史之中學會的智慧。P156

 

京都人總會在某些方面上,忽然就顯露了一種高人一等的冷傲態度。京都人在人際往來上有一套非常繁瑣的規矩,土生土長的人彼此都有默契,知道該怎麼應對,可是外地搬來的人一開始可能還能照章行事,但跟京都人稍微熟了一點後鬆懈了,京都人這時候就會把你當成粗俗的土包子。不過當著面當然不會這麼說,京都人在嘴巴上永遠都很客氣。p84我想我就當個努力不照成他人麻煩的外來觀光客土包子就是。這樣拐來拐去說話方式好像一套完整的官僚系統,是很正統但是不貼近心意。

 

  觀光一直是先進國家推動的重要產業,京都無疑是世界觀光景點,但作者對於故鄉來了一堆外來客很是受不了,他反對「消費者至上」,認為觀光客應該要事前自我教育,對於發展觀光產業也有精闢的見解。

 

  來看作者如何詮釋「國際文化觀光都市」的真正含意:所謂的「國際」就是擺了些英文說明告示,所謂的「文化」則是讓風神、雷神、二十八部眾等雄偉的國寶雕刻沐浴在塵埃與眾人的眼光下。「觀光」呢,則是一千零一尊「觀」音全都發著「光」。P80這段文字放在台灣的觀光路線也可以說得通,不過要把「英文告示牌」變成「簡體中文告示牌」就是了。

 

或許有人覺得反正觀光客全是鄉下人──在京都人眼裡,除了京都之外的地方全是鄉下──所以隨便應付一下就行了。實際情況也不由得令人萌生這種念頭,您看看,京都那麼多觀光景點,偏偏就是平安神宮跟金閣寺最受歡迎。可是這兩間俗氣得要命,也不是古蹟唷,它們都是近代重建的新穎建築P128哈哈哈哈哈,這是真的,旅遊書一定把平安神宮和金閣寺列為「必去」「五顆星」,讀到這段真有被打臉的感覺。

 

  他認為文化跟觀光是兩回事,「讓文化跟觀光兩立。把文化留給市民!把觀光留給上京者!」p139提及觀光的權利與責任,認為文化不必給大眾分享,只要給真正想看的人就好,不認同文化財是全日本人共享的想法,「這種說法總是助長鄙俗觀光主義的氣焰,最後導致了文化財的破壞。因為它讓『全體國民』這個不特定多數且無須負責的全體只需享有使用及擁有的權利,卻把管理與保護的責任全部推給京都人。」p143其實讀到這段文字時,就立刻聯想到現在台灣「陸客問題」,來了大量的陸客,導致著名的旅遊景點品質下降,我從沒想過平日的日月潭會是如此的擁擠吵雜,這批觀光財,真正賺到的也只是特定的飯店業者,大部分的台灣人根本沒有享受到任何經濟利益,因為團體陸客是很少到一般店家去消費,就算有,諸如「一杯飲料五根吸管」、「一份蚵仔煎五雙筷子」讓人無奈的情形也時有所聞。所以讀到這裡點頭如搗蒜,深感認同,現在出門國內旅遊,都會盡量避免陸客常去的景點。

 

  作者不滿傳統文被解讀成媚俗的事情,讀到這段我覺得罵得很好笑。有些媒體竟然把用來恭送祖先神靈回到另一個世界的五山送火稱為「大文字燒」。又不是銅鑼燒!怎麼會寫出這種莫名其妙的話呢?神聖美好的送火,被貶得如此鄙俗。難道我們點燃大文字,竟是為了這些不知羞赧的人?五山送火是京都傳統重要文化儀式,作者很生氣被稱為「大文字燒」,不過我上網估狗,這樣稱呼的文章還真不少,……。

 

所謂文化,要在主事者對其擁有深刻了解並引以為豪的前提下才能蓬勃發展、源遠流長……發展觀光,卻扼殺了文化……p145

 

我認為最可怖的,是住在所謂「觀光地區」的人開始意識到觀光這件事後,連自己都忘了自己才是那塊土地與文化的主人,事事皆把不知道從哪裡來得傢伙奉為上賓,卑躬屈膝地款待奉承。觀光在使人驕橫的同時,也會使人失卻骨氣。P146這是真的,自己居住的地方是陸客必來的區域,有數間飯店專門接待團體陸客,故這幾年「簡體字」的招牌越來越多,因應陸客興蓋大型的土產店、茶葉店,居民都知道這些賣給陸客的店家其價格總是特別昂貴,陸客去藥妝店買面膜,店家就幫忙送到下榻的飯店,部分陸客索取不到試用包大聲吵一下店家就給,我在旁因為做不出如此沒文化的舉動,雖然我內心也很想要免錢的試用包,但就只是在旁冷冷看著,後來我也少陸客會去的藥妝店,結帳櫃台要排蠻久的、店員不會理你先招待陸客、整間店沸沸揚揚,而且我買東西要自己提回家……哈哈哈。

 

  以下摘錄幾段印象深刻的段落:

 

京都的寺院還真是多。寺院跟舞妓可以說是京都兩大象徵。讓舞妓站在寺前,就成了一幅典型的京都風情畫。只是這兩種人都不事生產。P127最後一句有夠酸,但是寺廟和舞妓,就是我這外來土包子去京都的重點!

 

京都從以前就有「嚴拒生客」的傳統。旅館跟料理店除了信得過的人介紹來的客人外,絕不接生客。……。生客還是保持距離、以策安全得好,因為你不知道生客會幹出甚麼事來。P142出發前找資料時,網友大力呼籲不要當「失格的旅人」,部分旅館因為被旅客晃點或是破獲竊盜旅館物品,而拒絕接待台灣旅客。偏偏這種「嚴拒生客」愈不讓你輕易踏進的店,就愈想去愈想去想盡辦法都要去!

 

當一塊土地上的傳統跟既有價值體系愈牢固的時候,價值觀的轉換愈難進行,而同時間也愈容易激起內部的反彈。正因為有傳統,才會產生前進的意識,而這正給予了京都人喜好嗜新的沃土。P158龍應台文章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」也認為愈現代愈傳統,愈有能力維護傳統的國家,有著國家自信故能發展更好。

 

  書中關於京都話的討論,因為自己日文七竅通六竅,外行看熱鬧,這語言的部分都翻過去。

 

  努力存錢,再好好規劃下一趟的京都旅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是喔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